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美女
查看: 1236|回复: 7

[闲聊] 盘点2008年十大最影响中国人的热门心理事件(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5 10: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6位 华为员工自杀
  2008年对于华为公司来讲可说是流年不利。华为员工中接连有人自杀、自残,有些员工患上抑郁症、焦虑症。继7月18日华为张锐自杀事件之后,8月11日华为长春员工赵某又再度跳楼身亡。
  连续的自杀事件,引发社会普遍关注:是什么让华为的两名员工走上了不归路?有网友把矛头直指管理层,认为是不合理的管理制度导致了众多自杀事件,还有人把视线投向员工自身的心理素质,认为是不成熟的个人心态导致了这一切。究竟谁是谁非?
  解读:
  高级白领们一向受世人瞩目。他们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有不菲的收益,但同时也肩负着常人想象不到的重任。华为员工自杀只是其中一例。这其中自然有不完善的管理制度原因,但一方面,还有员工自身的心理素质问题。
  白领,不单是一种职位称呼,同时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它代表着巨大的压力:从经济上到生活上。为了维持白领生活,很多人都要起早贪黑,在高度竞争的环境里拼搏。经济压力使其不敢放弃已经显得无味的工作。日复一日的重复性劳动也使工作变得没有激情。在个人生活上,缺乏情感支柱和来自朋友的支持,也使得这批人变得日益憔悴。
  个人心理健康维护,是现阶段社会发展中不容忽视的一部分。现代西方心理学研究也显示,随着社会发展脚步的加快,人所面临的心理问题也会越来越多,其表现也越来越激烈。因此如何调整个人心态,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就成为了新课题。
  在面对困难时,心理健康者会想办法解决困难,如果无计可施他们懂得放弃。而心理脆弱的人则也会选择放弃,不过是放弃自己的生命。或许这就是华为员工自杀案带给世人的启示。
 第7位 杨佳袭警
  2008年7月1日,北京青年杨佳携带作案工具蹿至上海市闸北区政法办公大楼,实施了故意杀人行为。
  事情的起因是:2007年10月,杨佳因被上海警方盘查,后因无法解释交代清楚问题而被带回派出所做进一步调查,第二天予以放行。
  案发后,检察院以“故意杀人罪”向法院提起公诉。10月20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对杨佳袭警一案做出判决:杨佳故意杀人罪成立,判处死刑。
  解读:
  法制建设一直是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部分。多年以来,“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一直是民主进程的重要内容。中国传统文化里有所谓的“英雄情结”,对于“梁山好汉”式的人物总是报以盲目的同情,因此此案才会引发关注。
  但此案不同于“许霆取款案”。许霆一案反映的是旧有法律是否适应新时代形势的问题,反映了情、理、法三者如何统一的问题,而杨佳一案只是“水浒”式英雄情结在作祟。所以两者的最终判决也截然不同:许霆引发了社会上关于法律宽严尺度的思考,由无期徒刑变成有期徒刑5年,而杨佳案则维持原判,判处死刑。
  群体心理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却又在不断对群体人群潜移默化的心理现象。它的成因来自于多方面。就中国人群体心理而言,几千年来的中华文明对其有着深厚的影响。杨佳案,其实是中国古典小说对人影响与现代法律社会的一次交锋。
第8位 满城皆是炫富女
  2008年4月,一个名为“兰董”的网友现身于网络,以博客的方式对80后和90后一通炮轰,称其为“废物”和“垃圾”,并声称“我的车,你们一辈子都买不起”。
  “兰董”激起了网友的一致声讨。后有人提出一系列证据证明“兰董”只是“我友”网的普通职员,其行为有可能是出于他人授意。
  无独有偶,2008年网络又爆现“雅阁女”、“烧钱男”、“山西炫富女”等一系列以炫富为目的的新人类。而据网友们“人肉搜索”的结果,其中大部分全是闹剧。例如“山西炫富女”所谓的豪宅,其实是姚明在美国的住所,名车也不过是汽车公司的最新展品。
  尽管只是闹剧一场,但众多父母无不忧心忡忡:这样怎么教育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众多网友也义愤填膺:这不是在给80后90后脸上抹黑吗?
  解读:
  关于价值观的讨论,一向很难得到结果,其原因就在于价值观和人生观构成了一个人思想的根基。如果从心理构成的角度来看,价值观属于非常底层的心理层次。根据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的理论,它在人的童年早期开始慢慢形成,并且贯穿人生始终。所以针对价值观的“闹剧”,总能在网上得到最多的关注。且不论这众多“炫富”闹剧背后的根本利益究竟是求名还是求利,它所引发的思考的确值得我们重视。
  炫耀性消费观念其实是一种不成熟的消费观,也是个人心理的一部分。它由旧有的农业经济与小商品经济和现代化经济三者共同扭曲发展而成,是邻里朋友之间面子、排场的新体现形式。在市场经济初期,这种消费观念不可避免,也尤为明显。
  消费观作为价值观的一部分,是社会多方面共同培养影响的结果。不成熟的消费观,其实也折射出了在目前价值观多样化的社会里,存在某些“亚价值观”或“反价值观”。奠定一个良好的心理基础,任重道远。
第9位 胶济线火车出轨事件
  4月28日,由北京开往青岛的T195次列车在山东境内出轨,事故造成72人死亡,416人受伤。根据调查小组的调查结果显示:此次火车超速60%,其根源在于调度管理不良。
  事故过后,人们也开始反思:用近500人的鲜血为此次事故买单,其代价是否太重了?未来人们的出行安全究竟怎样才能得到保障?
  解读:
  衣食住行是人们所面临的最基本的生活要素。中国人口众多,铁路运输本来就是重中之重。此次火车出轨事件发生在胶济线施工调整时期,本身具有外在的特殊性。但在此次事件当中也反映出了管理层面存在着的诸多问题。
  与其说社会群体关注于此次的列车脱轨事件,倒不如说更关注在此次事件的处理意见和方法上。民众对自己所不了解的事情,常常有两种反应:一是盲目自傲,以为自己什么都清楚;一是丧失自信,谣言满天飞,以至人心惶惶。这两种反应在最后接触到事情真相时,都会引起恐慌。而恐慌作为一种极端的社会情绪,会在短时间内与人群中产生共鸣,进而扩散。心理学上对于恐慌的研究有很多,研究结果显示,很多时候恐慌的事件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由此引发的情绪动荡。
  尤其是当人们面对与自己性命攸关的出行问题时,更容易受情绪影响而产生种种不良情绪。此次国家能在最快的速度内把事故调查清楚,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未尝不是应对社会情绪的良策。
 第10位 国际影星入籍新加坡
  2008年11月,国际著名影星巩俐忽然出现在新加坡,进行公民宣誓。自此,巩俐在法律意义上成为新加坡公民。
  此前也曾有不少知名影星加入外籍,但均未曾有此次“巩俐事件”影响重大。新闻在网上一传出,立刻引起热议。赞成入籍者多半认为,此乃巩俐个人私生活,不应上纲上线。入籍后,不论是对其婚姻生活还是事业发展都有好处。反对者则纷纷表示,巩俐的根在中国,事业生涯起步于中国,不应舍弃。“以后只能叫她华人女明星了”,有网友这样遗憾地评论。
  解读:
  近年来艺人入籍外国的事情并不少见。之所以“巩俐事件”引发一场争论,其根源还是在于人们对巩俐的认同、归属感。一个群体之所以能存在发展,最重要的就是有自己的规则和代表人物。人生活在社会里,总会不自觉地将自己归为某一个团体,从而在这个团体里得到支持。这个团体可能出于某种身份地位的相似,也可以是因为爱好的相同。影星的粉丝团就是这样一个聚集在偶像旗下的团体。从社会心理学角度而言,不赞成巩俐移民者,一方面是因为这样的行为可能与自身准则产生冲突,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巩俐的离开,而感到群体失去了某种精神寄托。
  其实就其本质来说,巩俐移民只是其个人的一个选择。之所以引发这一场争论和无休止的口水仗,其核心就在于“巩俐事件”引发了那些人企图捍卫自己团体的决心,以及对自己所属群体的思考。与其说这是一个个人事件,倒不如说这是社会心理运动在生活中的表现。
发表于 2009-1-5 10:58: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男一女,穿着睡衣,看样子像学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5 16: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5 17: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2楼的在说写什么哦不明白估计在梦游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5 17: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没什么。
  我主要是没看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 23:07: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点也没看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 23:07:31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太复杂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12 16:43:02 | 显示全部楼层
没仔细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