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美女
查看: 2104|回复: 2

[剩男剩女] 霍英东:红色资本家的传奇人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1-26 23:54: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核心提示:他是一个超级富豪,他又是国家领导人;他为北京申奥奔走呼叫,同时为了改变内地的贫穷投入无数的心血与金钱……霍英东,一位红色资本家的传奇人生。


童年、少年(1923年-1943年):木船里出身的赤脚孩童
1923年5月10日,霍英东出生于香港一户水上人家的小木船上,在家里排行第四。 霍英东的祖籍是广东番禺,但从祖父一代起就已经全家迁往香港,霍英东出生时,霍家的处境已是相当困难。直到6岁的时候,他还没有穿过鞋。港湾、风浪、小船、渔火、涛声……这些几乎就是他全部的幼年记忆。
7岁那年,霍家遇上浩劫:一场台风骤然间夺走了两个哥哥的生命,几个月后父亲又染病身亡。为了不让剩下的3个孩子重蹈覆辙,霍母带着他们弃舟登岸,住进了当时的“贫民窟”——整间房子只有20平方米,但住着50多人,破旧不堪。在这里,霍英东一家人住了五六年。
日军侵占香港,霍家的生活再次陷入危机中,霍英东被迫辍学,18岁的他挑起了家庭的重担。他在轮船上做火夫,在太古船坞做打铁工,在启德机场做苦力……跟开车师傅做学徒,偷学开车,遭日本人毒打。
故事:
童年的一切,有些已变得很模糊,但有这样一件事,至今仍然很清晰地留在霍英东的记忆中——有一年大年初一,霍家也和所有的水上人家一样歇业过年。霍家虽然穷,但过年过节还是要给小孩子添件新衣裳的;至于鞋子呢,那就免了——因为春节他们也是在船上过的。不过,那天,难得一闲的霍父心血来潮,说要到街上逛逛。对于水上人家来说,市井坊间可是另一个世界。可能是为了“入乡随俗”,霍母特意买来一双新鞋子,给霍耀容穿上。霍父穿上鞋子,觉得很别扭,浑身不自在,而霍家大大小小也像看马戏一样,盯着父亲评头论足,嘘笑一场。
霍耀容还是穿着新鞋子上岸去了。在街上游来荡去几圈后,肚子饿了,就进入一间小食店。他把鞋子一脱,光着双足蹲在板凳上。一碟米粉端上来,霍耀容大大咧咧吃完,用手擦擦嘴,双脚落地便回船上。?看见父亲光着双脚回来,霍家几兄妹觉得奇怪,连忙问父亲新鞋子哪里去了?霍父一怔,才发现把鞋子遗落在小食店里,忘了穿回来,一家人于是又大笑一番。“这不能怪父亲,因为我们水上人家向来没有穿鞋的习惯……”很多年之后,当贵为亿万富豪的霍英东向别人回忆起这件往事时,总是自我解嘲地说上这么几句。

青年(1943年-1950年):聪慧加勇气,赚来第一桶金
在多份痛苦的打工经历后,霍英东醒悟到自己不适合给别人打工,应该自己创业当老板。于是,发动亲戚朋友凑钱,开了一间杂货店,经营咸鱼、腐竹等日用杂货。杰出的经商头脑在小店里就已凸显。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凭100元参加战时剩余物资拍卖,出价1.8万元投标买下一批机器,一转手,就赚了2.2万元,做成一宗无本生意。此后,拿着这笔钱,霍英东周旋于物资拍卖场,参加投标,从事物资买卖,并且不时有所斩获。
与此同时,霍母经营的货运生意红火,驳运生意越做越大。朝鲜战争爆发后,霍英东率领船队冲破美军的海上封锁,将大批急需的物质运到内地。几年下来,赚了一笔大数目。
故事:
年少气盛的霍英东也做过一笔失败的生意:他听说有人高价收购“海人草”,又听说东沙群岛中一带有大量的“海人草”繁殖,于是,他带上80名雇工坐上柴油机船就驶向茫茫大海。在岛上,他过着鲁滨逊似的生活,差点丧命。但历经千难万苦满载着“海人草”回到香港后,他却发现这种草已经根本不值钱了……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6 23:54: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年(1950年-1964年):房地产起家挤身超级富豪
30岁那年,霍英东已经积蓄了丰厚的财产。此时,他把目光投向了房地产业,决定把自己的资金全部押在地产上,大干一场。结果,在短短一年间,他就赚了超过600万。在这几年里,聪明的霍英东首创了“分期付款”和“卖楼花”,并制订出大厦的公共契约,这些招数如今已成为全世界地产行业通行的惯常做法。
20世纪60年代初期,霍英东的财产已数以千万港元计,跻身于香港的超级富豪之列。
故事:
成为巨富后,霍英东朴素的生活习惯并没有太大的改变。
“最初做地产生意时,霍生一般是去帮衬横街窄巷的小店铺,花十来二十元叫师傅做一双皮鞋。但他不喜欢皮鞋的后沿太硬,所以平时总喜欢用脚踩着后沿,把皮鞋当拖鞋穿。在家这样,在公司亦是这样,只是出街时才乖乖把脚套进鞋里。我还记得他那时喜欢买香港制造的伊人牌衬衫,那是很普通的一种衬衫,不是什么名牌。”一次,谈起霍英东50年代的生活,霍氏集团一位老职员这样说。“至于饮食,他特别偏爱粟米和芋头,这种饮食习惯至今仍然没有改变。”
?20世纪50年代经营地产时,霍英东偶尔亦到酒吧、夜总会等一些风月场所消遣。霍英东跳舞跳得很好,他跳舞的功底就是在那个时候练就的。直到后来,孩子长大了,社会地位提高了,他才与那些风月场所绝迹,而转到另外一种场所——私人性质的男人俱乐部活动,在那里与一些商界朋友打麻将、打“十三张”玩乐;饿了,俱乐部雇请的那些“自梳女”就为他们做饭。

老年:(1964年-1984年):投资内地,成为爱国资本家
1967年,香港经历地产低潮,霍英东开始逐步退出房地产业。与此同时,他与北京方面走得更近,跟中方的关系变得更加密切起来。1962年起,他开始与内地合作海沙生意外,到了70年代初又与内地合作石油生意。1978年开始,霍英东率先进入内地,兴建了内地第一间中外合作兴建的酒店和第一家高尔夫球场。此后,他又参与兴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最早开业的第一家大型合资酒店广州白天鹅宾馆。
富了,他更乐善好施。1984年,霍英东出资10亿港元,成立“霍英东基金会”,致力于中国的投资和捐赠,到2005年,不算投资办实业部分在内,霍英东给内地的纯捐款已超过20亿港元,可能是对内地捐款最多的华人资本家,他作为爱国资本家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
1983年,霍英东发现自己患上了癌症。
故事:
霍英东很爱国,他多次讲述1984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观礼的情景----
“那年,正好是建国35周年大庆典。以往,每次参加国庆观礼团,我都是站在天安门城楼下观礼,但这次,第一次被安排在楼上。我当时也觉得很奇怪,因科威特王子以及不少国家的贵宾都只是在楼下观礼。庆典开始,邓小平作为中央军委主席坐在开篷吉普车上检阅三军队列,战车载着中国造的巨型导弹驶过长安街,又看到刚刚从洛杉矶凯旋的中国体育健儿胸口挂着金牌在我们面前走过……我那时看得很入神,很激动,这时,有一个女记者走到我身边,问我有什么感想。我当时一时不知说什么话好,眼泪却流了出来……”

晚年:(1984年-2006年)爱国奔忙,辉煌一生
虽然身患绝症,但霍英东没有停止为祖国奔忙。为了使北京成功申办2000年奥运会,霍英东父子协助中国,向国际奥委会执委做了大量的游说工作,甚至答应捐资非洲建立一个体育基金会。
与此同时,他开始涉足政坛。1980年,霍英东被中国政府邀请为全国政协第5届委员会委员,这是霍英东第一次公开在政权架构中担任职务。1983年,他被选为全国政协常委,1993年更晋身为全国政协副主席,成为国家领导人之一。
晚年的霍英东,把很多精力投向广东番禺的南沙岛,一心要把这里建设成“香港”式现代化的滨海城市。
故事:
1993年,北京申奥,霍英东充满信心。他已预先在香港《文汇报》等报刊订好广告位,以期一宣布结果,几个小时之后香港报纸就出现大事庆祝北京申办成功的广告。投票前一两个小时,霍英东、北京申办团成员还与北京、香港方面电话联系,通告形势一片大好,北京会稳操胜券。而北京、香港方面得到这个信息,自然严阵以待,准备大事庆祝一番。而香港《文汇报》,更预先把霍英东庆祝北京成功申办2000年奥运会的广告特刊印好。 香港时间深夜3点钟左右,投票结果揭晓,北京仅以一票之差败给澳洲悉尼。
? 却说香港《文汇报》方面,因为匆忙之下,未能把霍英东祝贺北京成功申办奥运会的广告从已经放好的报纸堆中全部取出来,结果,一大早,不少市民打开《文汇报》,赫然看到这份广告,禁不住哑然失笑。《文汇报》无意间开了霍英东一个玩笑。
“一宣布,我很失望。那时跟我去的人都担心我会自杀。”霍英东说。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6 23:54:33 | 显示全部楼层
媒体回顾霍英东创业史 为中国捐赠40亿港元
酷爱体育运动的霍英东。(香港文汇报图)
资料图:国家副主席曾庆红2005年9月11日下午在香港香格里拉酒店会见香港行政﹑立法﹑司法机构负责人﹐与全国政协副主席霍英东亲切握手。中新社发赵振清 摄
中新网10月29日电全国政协副主席霍英东28日晚因病在京逝世,享年83岁。港报今日均在头版位置刊登了这一消息,并发表文章纪念霍英东。
香港《文汇报》和《大公报》分别刊出文章,不仅回顾了霍英东的奋斗史,也记叙了他为中国体坛尽一切心力的历程:
《文汇报》的报道说,霍英东原籍广东省番禺县,1923年5月10日生于香港一个水上人家。祖父霍达潮,从事来往于省港澳之间的货运生意。在霍英东7岁那年,父亲不幸患病去世,年仅40多岁,生活的重担全落在他母亲身上。
尽管霍妈妈目不识丁,但她却要求自己的儿女一定要知书识礼,将来可以出人头地。故此,霍英东在学期间十分勤奋,成绩总是排在前几名。他后来忆述时表示:“那时我对学业十分着紧,总是不甘落后,偶有成绩落在第三名以下,自己便觉得面目无光。”
打理杂货店练就灵巧
为了省下多一点钱缴交学费,霍英东常常不坐电车,花半个钟头急步上学,放学后亦要赶着回家,帮助妈妈记帐和送发票。他不讳言:“这种紧张生活,经常弄得我筋疲力尽,头昏眼花,甚至神经衰弱。不过,这对于我又是一个很好的历练机会。后来不管生活有多艰辛,工作多么繁忙,自己也不会感到畏惧,都能够从容应付。”
1942年,霍英东母亲倾其所有,和其它13人合股,在湾仔鹅颈街开了间杂货店,取名叫“有如”,并由霍英东负责杂货店的日常管理工作。每天早上六时多开店,直至晚上10时,伙计纷纷放工离店后,霍英东还要留在店内打点一切。一年365日,天天如是。
由于他细心精明的经营,杂货店的生意日渐兴隆。霍英东从打理杂货店中获得经营管理的良好训练,并培养了坚强的意志和灵活的处事方法。
战后重操父辈驳运业
1945年战争结束,百废待兴,运输业急需发展。霍英东和母亲都认为这是值得把握的好时机,故毅然把杂货店卖给了别人,把卖杂货店得到的7000元,全部重投父辈的驳运旧业。
他认为,看准和抓住时机、找到出路是极其重要的。当时的香港只剩下一种生意可营运,这就是处理战后大量物资和沉船。在1945年至1948年间,霍英东在拍卖剩余物资的数年内,净赚了22000元。
1948年的某一天,霍英东从朋友口中听说东沙岛一带的海底有大量制造胃药原料的海人草,有澳门公司付出每磅1美元购买有关原料。霍英东知道有关消息后,急不及待与别人合股,成立公司,连同船员,共90余人出发,勇闯东沙岛。
最后,霍英东在这个荒岛苦熬了六个月。将打捞到的海人草陆续卖掉以后,扣除各项必需开支,最终一分钱也赚不到。霍英东那时心情十分懊恼,但他认为这段艰苦的生活,磨炼了他的意志和毅力,对他以后的事业起了重要的作用。
《大公报》的报道说,霍英东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也是爱国爱港爱乡的典范。他毕生的梦想是见到国家兴旺,民族富强。多年来,他不断投入自己的财富、心血和精力,一心一意地为实现祖国现代化而努力中,并为内地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霍英东曾经说过,“我本人不在故乡做生意,家乡的利润,基金会一块钱也不取!投资,捐赠,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希望国家兴旺,民族富强。”
1923年5月出生的霍英东,自幼家境贫困。他7岁丧父,12岁入读香港皇仁英文书院至中三,因抗日战争爆发而辍学。其后当过渡轮加煤工、机场苦力、修车学徒、铆工等。1954年创办立信置业有限公司,经营房地产;其后,地产行业以外,他经营范畴涉及建筑、航运、旅馆、博彩、酒楼、百货、石油等业务,成为一时佳话。
为中国体坛 尽一切心力
多年来,荣获奥运金、银、铜牌的中国健儿均会访问香江,与香港同胞分享胜利的喜悦。全国政协副主席、全球体育界的知名人士霍英东也会拨出巨款,向为国争光的健儿们赠送纯金金牌及巨额奖金,令中华儿女扬威奥运的喜事,锦上添花。
捐赠四十亿 振兴体育文化
长期以来,霍英东为祖国的文化、教育、体育事业以及家乡建设捐献了大笔金钱。有心人曾于最近为他算了一笔帐,发觉其捐赠总数已逾40亿港元。其中的五分之一,是直接捐赠予体育项目。
记得霍先生曾向笔者作过解释:“捐赠体育项目,并非仅仅由于我本人喜欢体育运动,而是基于体育运动本身对于国家进步,民族兴盛的重要作用。”他扳着指头给我算了一笔账:“国家每年拨予教育的经费达四百多亿人民币,拨予体育仅十多亿。当然,相对于11亿人口,还远未能说教育经费已经足够,但海外华人、港澳同胞之中,捐资兴学的人士毕竟比襄助体育者多得多。因此我尤其愿意在体育方面,贡献自己一份小小的努力。”
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霍英东基金会”于1977年正式成立,基金会一直以捐献和非牟利投资形式,策划了数以百计的项目,尤其是在推动各地教育、医疗卫生,体育、科学与文化艺术、山区扶贫、干部培训等方面做了难以胜数的工作。
酷爱体育运动的霍英东,对推动本港及内地的体育事业不遗余力,尤其在足球方面。他在1984年10月,捐赠一亿港元设立体育基金至今20多年来,已累计投入4亿港元,包括在内地和港澳各地建设20多个现代水平的各种体育运动基地、中心、场馆和设施培养体育人才、推动中国流行的羽毛球运动与中国象棋进入国际体坛和设立各种奖金,奖励在比赛运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体育人才等。
南沙开发倾注心血
霍英东晚年致力开发位于珠江西岸的南沙港,并为之投入极大心血。南沙项目对联结香港、支持珠三角与广东经济建设有极大贡献,尤其是促进珠三角西岸的繁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