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美女
查看: 1007|回复: 2

怎样处理好和同寝室同学之间的关系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0-30 22: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由于适应导致的问题中,人际关系问题对新生来说更为普遍,特别是寝室人际关系。由于彼此之间的生活习惯的不同和相互误解,致使生活在这一团体中同学感觉特别别扭。有的同学被室友孤立感到很苦恼:“也不知怎的,可能是我不大注意自己说话方式。我感到大家开始用讽刺的口吻跟我说话;我若无意说了哪位同学,大家就一起帮她。我感到很苦闷,觉得回宿舍也没有什么意思,怕说错话引起更大的麻烦。所以每天很早起床,背着书包到教室看书,晚上很晚才回宿舍,有时即使看不进去,也不愿回宿舍,就顺着操场逛,一圈又一圈,估计快要熄灯了才回宿舍。”而那些生活在对立面的同学也难过:“我们宿舍的一位同学很过分,不过她现在已经被孤立了,但我现在也感到很压抑,因为宿舍气氛不好,形成对立局面。其实,我觉得那位同学也不是一无是处,也很想和她说话,但大家都不理睬她,我若主动与她好,势必也造成也那样的结果,不被大家所理睬。”还有一部分同学,即使没有这种情况,也觉得在宿舍不是很开心:“我们宿舍关系还可以,没有争吵,但大家都很客气,没有什么话好说,觉得挺闷的。”这可能是新生都可能遇到的问题。怎样处理好这类问题,理顺同宿舍同学间的关系呢?   
  首先,要正视这一问题,多找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及对宿舍人际关系造成的影响。“远亲不如近邻。”但对当代大学生来说,“近邻”往往不一定能“先得和睦”,反而因为交往的频繁,同学个性和阅历的差异,造成各种摩擦和冲突。学生对于寝室矛盾的反映意见,突出地表现在各种各样的零碎小事中:乱扔垃圾、制造噪音、计较小钱、随便吸烟、作息紊乱、言论霸权和亲密过分等等。若自己有不妥的地方,可以适当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性;改变自己的说话方式,以他人可以接受和理解的方式进行。   
  其次,争取多沟通多交流。不要因为大家有些误解而避免交流和沟,而应主动与大家沟通,参与大家的讨论与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消除彼此之间的误会,加强相互的理解和信任。   
  其三,心胸宽广,对别人多加理解和包容。一个新时代的中学生应海纳百川,多吸收别人的优点;对他人的缺点,应多加理解和包容。平时对一些生活中出现的鸡毛蒜皮的纠纷,不要太耿耿于怀,该忘的忘,该原谅的原谅,该和解的和解,不要太放在心上。所谓“大事聪明,小事糊涂”,把有限的精力用在做主要的事情上,比如说,搞好自己的学习。   
  再次,真诚地对待他人。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只有播种真诚,展现真实的自我,才会收获别人的真诚。因为人们无意识中在遵守“人际关系互惠”原则,你袒露真诚的程度,会得到相应的回报。有的人害怕自己的缺点被别人看到会影响自己在别人心上中的形象。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并不喜欢一个各方面都十分完美的人,而恰恰是一个各方面都表现优秀而又有一些小小缺点的人最受欢迎。所以你不用太在意自己的缺点,对这点要有足够的信心。   
  最后,发自内心地赞美他人。学会欣赏、赞美他人,每天至少说一句让人感觉舒服的话,比如:“你太棒了!“你这个发型很好看!”这种赞美的话语会给被赞杨者带来快乐,引起积极的情绪反应。情绪具有传染性,即也会传染给周围的人给周围所有人带来快乐。“快乐”,则会消融人际关系的僵局,使寝室关系变得融洽。   
  把握人际距离   
  按理说应该是交往得越深就越容易相处,人际关系也越好。可事实上并非如此。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和体会:亲密的人际关系经常发生摩擦和矛盾,反倒不及初次交往容易。为什么?   
  很简单,就是人们忽略了一个"度"的问题。对人际距离的把握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尊重别人的隐私。不论多么亲密的人际关系,也应彼此保留一块心理空间。人们总以为亲密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夫妻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似乎不应当有什么隐私可言。其实越是亲密的人际关系越是要尊重隐私。 这种尊重表现为不随便打听、追问他人的内心秘密,也不随便向别人吐露自己的隐私。过度的自我暴露虽不存在打听别人隐私的问题,却存在向对方靠得太近的问题,容易失去应有的人际距离。   
  其次要有容纳意识。容纳意识要求我们尊重差异,容纳个性,容纳对方的缺点,谅解对方的一般过错。"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清澈见底的水里面不会有鱼,过分挑剔的人也不会有朋友没有容纳意识,迟早会将人际关系推向崩溃的边缘。   
  最后要懂得运用距离效应。距离效应是指由于时间的阻隔,彼此间有了距离;一旦把距离缩短,重新相聚,双方的感情得到最充分的宣泄。所谓“小别胜新婚”也是这个原理。   
  距离有时是情感的添加剂。可见,有时距离的存在也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因此,应当培养自己拉开一定距离看他人的习惯,同时也不要时时刻刻把自己的透明度设置为百分之百。内心没有隐秘足显自己的坦荡,但因此失去了应有的人际距离,无形中为以后的人际矛盾种下祸根,这就不是明智之举。
发表于 2007-10-30 22: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

看了之后对我...对我们...都有很大的帮助.

人际关系随时都在我们身边.从中我们应该学习一些方法和技巧

努力把身边的每一个朋友都处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3 23:44:52 | 显示全部楼层

心理学看幸福

你对生活感到满足吗?很多人给予了否定的回答。心里学家们认为,幸福是一种主观的东西,它的生理机制可能根植于大脑中心,这也是多数神经生理学家们持有的观点。一项发明表明,幸福者的大脑左前方叶显示出的“脑电流”更强,而那些精神抑郁或沮丧的人在其大脑前方叶中显示出较强的“脑电流”。

  目前心理学家们对“主观的幸福”的研究已日渐推翻许多人对其所抱有的神秘性。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惊人的新发现,例如:幸福不分性别;幸福不依赖于年龄;财富不能创造幸福。按照美国心理学家米哈利·克塞克的说法,幸福意味着生活在一种“沉醉”的状态中,即完全投入一种活动,无论是工作还是娱乐,他注意到艺术家们常常在工作中忘记了一切。

  最后,他研究了“沉醉”的性质。他以工作不同领域的至少8000人,其中包括科学家、学生、机械师、舞蹈家、医生等为研究对象。他发现在“沉醉”状态下能动用你的全部或大部技能。但克塞克警告人们说,对幸福最大的威胁就是技能运用得太少,以至产生烦恼和焦虑。

  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曾提出如下达到幸福的步骤:

  1、享受瞬间

  要生活在这样一种状态下:把孩子的微笑当成珠宝,在帮助朋友们中得到满意感,与好书里的人物共欢乐。

  2、控制你的时间

  幸福的人确定大的目标,然后落实在每天的行动中。一天写300页书是件很难的事,然而每天写两页则非常容易办到。

  这样坚持150天,你就可以写成一本书,这个原则可适应于任何工作。

  3、增强积极情绪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消极的情绪使人沮丧,而积极的情绪催人奋进。幸福的人做的一件事就是努力消除消极情绪。

  4、优待身边的人

  人们要学会很好地对待亲近的朋友、配偶,能够一下数出5个亲密朋友的人,有60%的人比不能数出任何朋友更感幸福。

  5、面带幸福感

  实验表明真正面带幸福感的人,他们更感到幸福。

  研究表明,经常欢笑更能在大脑中引起幸福的感觉。

  6、告别枯燥的生活

  不要无所事事,不要把自己困在电视机前,要沉浸于能用你的技能的事情。

  7、多活动

  室外活动是对付压力和焦虑的良药。向感到一定压力的大学生的调查表明:经常在室外锻炼的学生情况要明显好于不参加者。

  8、好好休息

  幸福的人精力充沛,但他们仍然留出一定的时间睡眠和享受孤独。

  9、关照心灵

  对信仰和幸福的关系研究表明,有信仰的人比没有信仰的人更有幸福感。当然,信仰不可能让我们免除所有悲哀,它不可能囊括一切,但是信仰常常提醒你沿着幸福之路前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