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美女
查看: 1050|回复: 0

为无声世界打开另一扇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17 21:59: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手语老师陈艺娜就像有声世界和无声世界的一座桥梁。


    “1+1”公益社手语角活动。

    【核心提示】

    本报前不久报道了一个单亲妈妈在窘境与梦想中艰难“跋涉”的心路历程,引起广大读者的关注,其中一个叫“1+1”公益社的部分成员,在第一时间与这位单亲妈妈取得联系,给予热情帮助。随着采访的深入,记者走近这个公益性民间组织,得知它是由网友自发组成的,成员中有不少听障人士,他们几年来连续免费开班、风雨无阻地教授手语,为打开听障人士的心门,为搭设正常人和残疾人之间的沟通桥梁努力着……

    “阳光总在风雨后,乌云上有晴空,珍惜所有的感动,每一份希望在你手中……”6月24日上午,许美静的《阳光总在风雨后》响彻厦门市残联七楼大厅,数十位“1+1”公益社手语角的学员跟着老师用手“唱”出这首歌。这已是手语角第六期手语课了,从三年前至今,已有数百位学员用周日时间,先后在这里学习手语。他们基本上都是健康人,希望通过学会手语,能更多地与听障人士沟通,为他们服务。
    很难想象,台上配合默契的三位教师,都是利用周日时间义务授课,即使生病也不缺席;其中两位听障教师显露出来的自信、自强,令人钦佩。
    “1+1”公益社完全是网友自发组织的,他们每个人都是平凡的,但是因为爱,他们让这个集体变得不平凡。

    快乐老师有颗包容的心

    在公益社里,徐瑾是大姐姐了,正如她的网名“快乐精灵”一样,她总能给大家带来快乐,学员们喜欢叫她“快乐老师”,她和丈夫都是厦门聋人协会的骨干,也是“1+1”公益社的主力。每一次手语角、公益活动和表演,都少不了他们的参与和支持。
    上海姑娘徐瑾和厦门小伙子林劲松小时候都因药物致聋,他们相识在上海市青年聋哑技术学校,两颗心越走越近,他们相爱了。毕业后,他们一起来到厦门。他们都是学广告设计的,志趣相投,从事的职业也相同,在生活上相互依偎,工作上互相配合。尽管夫妻二人都是听障人士,在常人眼里他们需要帮助,但是他们自信自强,始终怀着感恩的心,尽可能去帮助别人。林劲松曾创作一件关于提高环保意识的公益平面广告,入围后进行拍卖,最后拍得27万元,夫妻俩一合计,将款项全部捐给慈善机构。
    林劲松是市残联聋人协会副主席,曾获得全国自强模范、市劳模等荣誉。尽管事业繁忙,他和徐瑾仍然寻找一切机会帮助别人。2004年“1+1”公益社找到他们,希望聋人协会能支持他们做手语角,让更多的人了解手语,了解聋人世界。徐瑾夫妇为此做了大量工作,终于为这个力量还十分薄弱的公益组织争取到协会的支持,解决了场地问题,并且,徐瑾亲自担任手语老师,一做就是三年。林劲松也不闲着,只要有时间,他每周日下午都会和妻子一起到手语角,帮忙布置场所、制作手语字母表、拍照。有网友提出希望能从论坛上下载手语视频,林劲松二话没说,又开始张罗视频的录制。去年听障人士参加“世界合唱节”需要的服装、矿泉水等,也是他们俩多方争取来的。
    徐瑾和另一位手语老师陈艺娜配合默契,相处的时间也最长。陈艺娜说,他们夫妇很细心、热心,不图丝毫回报,“是公益社的灵魂和支柱。”

    徐瑾以手语告诉记者:能帮助别人自己很开心,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公益社能越做越好,让更多的人来关注听障人士。
    2004年,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徐瑾和丈夫有了自己的设计工作室,这是夫妻俩长期以来的梦想,他们一直渴望能有一个经济实体来推动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希望所有的聋人朋友都能加入,让他们更多地融入社会,让社会接受他们。

    漂亮女孩有颗美丽的心

    手语老师陈艺娜是一位美丽女孩,明眸皓齿,是三位老师中惟一的健全人。因为小时候家里有亲人是聋人,所以艺娜从小就会手语,也从小就理解聋人的无声世界,用她的话说,她“完全可以以他们的心态思考问题”。
    在艺娜看来,聋人比正常人更加敏感,他们渴望知道别人在说些什么,他们比一般人更加热爱生活、渴望沟通,希望能够融入社会。
    陈艺娜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福利工厂做统计,每次开会、搞活动,她都是首当其冲任手语翻译,她就像有声世界和无声世界的一座桥梁,用她纤弱的手,比划出优雅的手语,传递信息,也传递快乐。她也因此与聋人协会和“1+1”公益社结下不解之缘。
    最让艺娜难忘的莫过于去年第四届世界合唱比赛的排练了。“合唱”,当然是大家一起用声音演绎美妙的歌曲。但在第四届世界合唱比赛前,一个用手语等肢体语言来表达“合唱”的活动在金尚小区和白鹭洲公园举行,表演者是“1+1”公益社的成员。他们用整齐划一的手语和满脸的虔诚,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展示厦门的温馨和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
    “合唱团”数十位成员来自各行各业,手语基础薄弱,要整齐地“唱”好《因为你因为我》和《祈祷》这两首歌,谈何容易。在“合唱”比赛前三个月,大家利用晚上和周末进行密集排练。艺娜体质差,她生病了依旧坚持来;徐瑾脚受伤了,依旧拖着红肿的脚踝出现在排练现场;另一位老师马象不辞辛苦,每次都从翔安来到岛内,从不缺席。学员们认真排练,效果很好。艺娜回忆说,演出那天,大家是用“心”来“唱”的,观众们报以热烈的掌声,他们自己也被感动了,到了台下,大家都哭了。
    因为会手语翻译,艺娜常去做义务工作。有一年,一个聋人会议结束后,大会安排50多名外地聋人朋友到福州观光旅游,艺娜担任义务手语导游。她得注意听旅行社导游的讲解,然后立即在脑子里消化一遍,迅速用手语翻译出来,有时还要用口型念出,几乎马不停蹄。一路上,聋人朋友求知若渴,不停地找艺娜问这问那,这位手语翻译成了他们的耳朵和嘴巴。从出发到返回,艺娜和大家形影不离,其辛苦可想而知,但善良的她没有怨言,付出让她得到快乐。

    听障男孩有颗透明的心

    “1+1”公益社的成员都知道,有个叫马象的翔安男孩,听、说都有障碍,却是社团里最爱“说”的人。论坛上,马象发帖最积极,回帖最认真;手语角,他从头学起,后自告奋勇成了大家学习手语的辅助老师;每次公益活动,他忙着为大家拍照;看到媒体报道弱势群体,富有同情心的他号召大家关注,自己则尽力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4岁时,马象因感冒中度听力障碍。幸好3岁时他学过说话,所以现在马象能说一些简单的话。从小,马象戴着助听器,不仅和普通孩子一起上课,他还完成了大学课程,如今在一家家具店工作,为残疾人联络员。
    也许曾经生活在健全孩子的周围,马象从小比周围的孩子敏感,他的朋友很少,他的无声世界从不对外人打开。一个偶然的机会,马象参加了“1+1”公益社的第一期手语角。在这里,马象找到了自我。“快乐老师”徐瑾是一位听障人士,她身上散发出来的自信和自强深深感染了马象,学习手语让马象意识到,他可以用这种方式感受外界的美好。一向做事认真的马象学习手语一丝不苟,一段时间后,他有了进步,遇到新学员,就“倾其所有”地将自己掌握的知识教给对方。渐渐地,他成了两位女老师的得力助手。马象爱上了这个组织,爱上了这里的成员,心和心的交流,让他很快乐。每个周日,无论烈日还是大雨,他总是独自乘车从马巷准时来到手语角,从台下勇敢地走上台。有学员看不清老师的动作或者跟不上节奏,马象总是热心地出现在他们面前。
    大多数来学习手语的人,起初都是出于好奇、新鲜。马象记得,有一次,第一节课来了200多人,到最后一节课坚持下来的人并不多。对此,马象希望大家不要仅仅因为好奇来学手语,这样是学不好的。有时他注意到某个学员上课不认真,就会在论坛上善意地提醒。他的这股认真劲儿常让身体健全的学员羞愧不已,重新认真学习起来。
    马象也乐于担任义务手语导游。去年国际残疾人日,一家福利企业到龙海旅游,导游担心冷落了游客,请马象找些会手语的人来帮忙。马象从公益社找了几个学员,大家既有实践机会,又能帮助残疾人,虽然辛苦却十分开心。
    去年10月,“1+1”公益社组织成员和听障人士到漳州一个不知名的小岛上露营。有的人忙于搭帐篷,有的人忙于做饭,有的人忙于烧水。傍晚大家聚在一起烤肉,玩得很开心。在马象的眼里,虽然那是个小岛,却因为有了一群真心交往的朋友而令人感到温暖。
    “我希望厦门人都学会手语,虽然这个目标有点远,但是我们正在一步一步走近它。”马象用手比划着。

    人人都有一颗炽热的心

    “心中充满爱,沟通无障碍”,这是“1+1”公益社的口号,或者说是目标,不论组织者还是成员,大家都朝着这一目标努力。
    年轻男孩向文是公益社的元老之一。他告诉记者,大部分“社员”都是年轻人,“现在社会上有很多人认为我们这一代人过于自我,‘1+1’公益社就是希望营造帮助他人的氛围,让大家能多一些公益心,去影响周围更多的人。”
    这种影响正在蔓延。有一位学习手语的成员在商场工作,有一次上课她激动地对大家说,那天上班遇到几位聋人顾客,同事无法跟他们沟通手足无措时,她的手语派上了用场,对方感激的眼神让她很有满足感。试想一下,在一个语言不通的地方,突然有人用你熟悉的语言与你沟通,那种感觉真的很快乐!成员TINA是一家大医院的护士,尽管每一期手语角内容差不多,只是形式不同,TINA还是坚持每期都来,一直坚持到现在。她想掌握熟练的手语,将来在工作中能帮助更多听障人士。
    每期手语角结束后,“1+1”公益社都会组织一次公益活动,去做环保,到特殊教育学校和孩子们联欢,或者邀请听障儿童参加活动。
    上天关上一道门,会在别处开一扇窗。在这些听障人士的无声世界里,门似乎关上了,但是公益社的全体成员就是想用他们的爱心,为这个无声世界开一扇窗,一扇能够看到多彩风景的窗。
    在“1+1”公益社的论坛上,记者看到一段令人感动的话: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不论是只能用眼睛,或是只能用听觉去感受,只要你热爱生活,相信看到的、听到的一样是美好的。我愿用手语和那些听不到的人一起分享他们看到的美好。
    “心中充满爱,沟通无障碍”,这是“1+1”公益社的口号,或者说是目标,不论组织者还是成员,大家都朝着这一目标努力。
    年轻男孩向文是公益社的元老之一。他告诉记者,大部分“社员”都是年轻人,“现在社会上有很多人认为我们这一代人过于自我,‘1+1’公益社就是希望营造帮助他人的氛围,让大家能多一些公益心,去影响周围更多的人。”
    这种影响正在蔓延。有一位学习手语的成员在商场工作,有一次上课她激动地对大家说,那天上班遇到几位聋人顾客,同事无法跟他们沟通手足无措时,她的手语派上了用场,对方感激的眼神让她很有满足感。试想一下,在一个语言不通的地方,突然有人用你熟悉的语言与你沟通,那种感觉真的很快乐!成员TINA是一家大医院的护士,尽管每一期手语角内容差不多,只是形式不同,TINA还是坚持每期都来,一直坚持到现在。她想掌握熟练的手语,将来在工作中能帮助更多听障人士。
    每期手语角结束后,“1+1”公益社都会组织一次公益活动,去做环保,到特殊教育学校和孩子们联欢,或者邀请听障儿童参加活动。
    上天关上一道门,会在别处开一扇窗。在这些听障人士的无声世界里,门似乎关上了,但是公益社的全体成员就是想用他们的爱心,为这个无声世界开一扇窗,一扇能够看到多彩风景的窗。
    在“1+1”公益社的论坛上,记者看到一段令人感动的话: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不论是只能用眼睛,或是只能用听觉去感受,只要你热爱生活,相信看到的、听到的一样是美好的。我愿用手语和那些听不到的人一起分享他们看到的美好。
    文/刘筠
    图/陈立新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